5月3日至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陕西省文化厅、陕西师范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跨界创新:非遗传承对话会”活动在陕西西安拉开帷幕。本次对话会为期两天,对话会的主题是“新时代背景下非遗的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0名来自陕西各地的非遗传承人齐聚西安围绕新时代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互动交流。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在致辞中表示,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十九大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关乎着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多年来,陕西师范大学通过手写录取通知书、完善妇女文化博物馆、申报《观众民谚》、承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系列举措,践行我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希望这次对话会,能够开成一个集思广益的会,让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更多点子、更多抓手;希望专家、学者、企业不吝赐教,让这次对话会,能够开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会,广大学员在就业创业中的困惑在对话中得以解决;希望这次对话会,能够开成一个合作的会,学员、学校和企业、媒体等达成合作意向,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携手共进,谱写新篇。”党怀兴在活动现场说。
据介绍,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是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主导的国培项目,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战略举措,目前全国参与此项目研培的高校已经达到百余所。该项目在陕西的研培工作由陕西师大文学院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承担,两年来,先后对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皮影、木版年画等陕西国家级传统手工项目的传承人、小微企业的研发人员、家庭手工作坊或手工合作社的从业人员等进行了系统培训,先后有400多人圆满结业。经过培训,他们增长了学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技艺,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话会期间,还举办了陕西师范大学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工作成就展,十几块展板图文并茂,向与会者展示了两年来的研培工作。并特别安排了陕西省艺术馆馆藏民间木版年画展,50多件木版年画珍品集中亮相陕西师大,让观者大饱眼福。据悉,本次木版年画展从5月3日开始,为期三周。
原文链接:http://sn.people.com.cn/n2/2018/0504/c226647-31538961.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