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网讯(西安晚报记者任娜 西安日报记者姜泓)5月24日,陕西师范大学众多学子被正在展出的一幅幅泥塑作品吸引,这些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极具表现力和张力。原来,这是来自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第五期培训班(泥塑)41位民间艺人的结业作品“秀”。
5月24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陕西师范大学第五期培训班(泥塑)结业仪式暨学员结业作品展览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同时还为41名结业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来自陕西扶风县的泥塑传承人王百让和陕西杨陵区的古建筑壁画高级营造师马发虎从自身经历谈起,讲述了自己泥塑人生的艰辛与坚守,以及在陕西师大参加培训学习的感悟和收获,感染了现场所有民间艺人。
陕师大负责该培训项目的工作人员表示,举办培训班的目的不是技术培训,而是帮助这些民间艺人能有更高层次的提升,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
据了解,本次培训班于4月24日开班,历时1个月,来自三秦大地的41名民间泥塑艺术传承人和从业者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还走进社区,向市民手把手传授泥塑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