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缤纷的孔雀开屏,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憨态可掬的抓髻娃娃……昨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陕西师范大学第六期培训班(面花)学员结业作品展在陕师大举行,来自全省的53名民间面花传承人用他们精心创作的上百件作品展示了培训成果。
在陕师大教育博物馆一层展厅,记者看到,以面粉为原料,用刀、剪、针、梳等制作出的上百件面花作品千姿百态,题材丰富。龙、凤、狮、虎、花、鸟、鱼、虫等等,有的形态逼真,有的造型夸张。来自富县的面花传承人曹改霞和不少学员们一起,站在各自作品前详细地向参观者介绍面花作品的用途、风俗和内涵。“通过1个多月的学习,我不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面花创作、制作技艺,也学习了更多的民俗知识,今后要为面花艺术的传承多尽力。”曹改霞说。
本次培训班历时一个月,53名民间面花传承人、从业者等参加了此次培训。其间,学员们还前往黄陵县、合阳县等地考察,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对话交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文化部和教育部主办,始于2015年,目前已有包括陕西师范大学在内的79所高校先后参与。截至目前,陕西师范大学和省文化厅共同承办了6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人,涉及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等传统工艺。
原文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l/2017-10/13/content_500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