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利用暑假时间,由党委书记孙清潮带队,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管理团队一行6人,深入首期培训学员来源地看望回访部分学员,考察非遗项目及当地文化,走访传统工艺企业和作坊,访谈参训学员和其他传承人群,并与当地文化部门负责人就如何完善“研培计划”及其课程设置、探讨建立高校与项目所在地的长期合作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6天时间里,回访小组先后深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渭南市临渭区、白水县,榆林市绥德县,延安市吴起县、延长县,铜川市宜君县、耀州区,安康市汉滨区、石泉县,咸阳市秦都区等7个地市14个县(区),回访学员18人,考察了剪纸、刺绣、泥塑、石雕等非遗项目,拜访了10位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并与8个县(区)的文化局(馆)负责人进行座谈。
本次回访得到了当地文化部门和学员的大力支持,“期待”、“激动”和“感恩”是学员们对这次回访的普遍感受。西安市临潼区学员郭飞飞在见到回访小组时,一再表示“这几天我每天都睡不着觉,都在盼着母校老师们能来看我。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师们的浓情厚意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郭飞飞因为对剪纸的喜爱带动了身边一片人,她的爱人、儿子、母亲、父亲都因她而喜欢上了剪纸艺术,并与她一起进行创作。学员李志梅家住延安市延长县张家滩镇下畔村,距离县城将近40公里,山路崎岖,她和丈夫早早来到县城,迎候回访小组。之后,又邀请该县文化局长、文化馆馆长等部门领导,与回访小组一起来到她们村参观考察。来到这个村之后,我们了解到这个村在李志梅的带领下,全村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婆媳吵架等现象,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和文明村。西安市新城区学员雷俊说:“这段培训经历让她真正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解决了自己从事剪纸工作多年来的困惑,‘研培计划’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回访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剪纸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的自信心普遍增强了,其中许多学院还创办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开设培训班,将本次研培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如绥德的胡文飞等学员创办了公司,将传统手工艺作品转化为经济效益。铜川市宜君县的孟润凤创办了宜君县欣盛民间艺术品开发有限公司,去年德国客商一次性购买了70多幅剪纸作品,让她本人和宜君县的其他手工艺人都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她和县妇联、扶贫办合作,开设剪纸培训班,生源格外好,至本次回访时,她的培训班已经办到了第五期。西安市莲湖区残疾人工作室30多位残疾人在市级传承人刘慧霞的带动下,持续开展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2016年春天德国总统高克访问西安时,收到的国礼就是该创作室创作的德国总统剪纸肖像。
此次回访了解到,许多学员回家后带动全家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有的甚至带动全村进行民间艺术的创作和销售,以点带面,以面促片,一起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共同致富奔小康。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蒋典军表示,“研培计划”一定要持续下去,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发挥引领作用。

回访团成员与学员座谈

切磋剪纸技艺

与学员交谈

参观学员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