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6:30,陕西师范大学第十期“研培计划”培训班(社火脸谱)学员创业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我校文汇楼215会议室举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清潮主持会议并讲话,第十期培训班学员中10位工作室、合作社、公司或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学员们依次简单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室、合作社、公司或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工作室、合作社、公司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困惑。其中,西安雁塔区的陈耀武一直致力于秦腔脸谱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提及他自己所从事的脸谱绘制,受限于手工绘制周期长、产量低等特点,多为顾客慕名上门订购,销售量等都很有限。
来自宝鸡的李舸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继友的女儿。因为绘制手法差异,社火脸谱绘制相关的从业者多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展开,而她们对社火脸谱绘制技艺的传承目前仍然是家族式传承,相较于师徒等其他传承方式更易于约束。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她遇到的困难是缺乏一个正规、高效的对接平台或渠道,希望能够有一个正规渠道,进行跨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以开发衍生品的方式实现产业化。
面对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下应当如何传承、怎么传承这一问题,学员们结合自身经验和经历提出了不同的解决路径。咸阳秦都区的张娜提出传统元素和时尚、实用相结合,设计一些融合传统元素,同时符合现代人审美,具有实用性的产品。宝鸡陈仓区的张星则主张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他计划2018年下半年上线天猫平台,让“传统工艺”借互联网的东风走得更高、更远。
通过对10位创业者创业经验、经历地认真聆听,孙清潮书记做了简要总结并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他希望学员们可以积极借鉴往期优秀学员们的经验,了解和学习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踢出“第一脚”的。其次,学员们应当提升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多人在创作中产生的好想法、好点子,要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保护,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第三,拓宽思路,努力提高手工艺产品的附加值。只有附加值上去了,作品才能有一个好的价格,获得好的收益,这是实实在在摆在手工艺从业者面前的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四名学生也旁听了此次会议,他们将在暑期就手工业从业者生存状况展开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