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网络传播活动系列报道之四: “研培计划”第六期培训班(面花)学员现场教学。

中国教育馆内的中国学校教育展记录了从庠序之教到现代学校的发展历程,书画艺术馆中珍藏的古今书画精品、历史文化馆展出了校址中出土或是校内外赠送的珍贵文物、妇女文化馆则展示了女性在传统民间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文化。9月27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第六期“研培计划”培训班(面花)变展厅、画室为教学现场,学员们结合理论学习深入了解校情校史,并从不同角度增进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进一步拓宽创作思路。

冒着大雨,学员们来到此次现场教学的第一站,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中国学校教育展厅内展示了从清代科举到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从民国课本到现代高校教材。学员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大学,第一次进入大学的校园,感受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他们无一不被深深触动。

陕西师范大学妇女文化馆是教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也是中国唯一一所综合性妇女文化博物馆。面花、刺绣、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多是妇女创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的剪纸、合阳民间花馍、澄城民俗刺绣等,馆内展出的民间手工艺品种类齐全、制作水平高、富有感染力,学员们一方面惊叹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也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

在师大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学员们在了解了妇女在民间手工艺中的重要地位之后,先后参观了书画艺术馆和历史文化馆。艺术无国界,历史能唤醒人心,让学员们走进书画艺术馆和历史文化馆,有利于感受艺术之美,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离开教育博物馆,来到了此次现场教学的第二站,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六艺楼,参观美术学院画廊、画室及美术工作室。得知学员们要来参观学习,美术学院副院长窦项东老师一早就等候在六艺楼画廊为学员们介绍中西绘画。学员们一边欣赏中外绘画作品,一边聆听窦院长的现场讲授。

在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中,胡玉康教授还为学员们介绍了漆画的制作工艺,并带学员参观了即将参加全国美展的漆画作品,以及学生现场制作漆画的过程。

现场教学“开眼”,理论教学“点睛”,27日上午的现场教学是陕西师范大学“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网络传播系列活动之一。对学员们而言,作为教学现场的教育博物馆、美院画廊画室、工作室,皆展现了师大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底蕴。“开眼”与“点睛”相结合,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还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此次活动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校内单位的支持与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