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有效集成融合发展的优势资源,全面构建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扎实推进融合发展的各项行动,由国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指导,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编辑的《文化科技蓝皮书》已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立项启动,计划每年出版一部,第一辑《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3)》已于2013年7月出版。本蓝皮书是一本全面反映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领域最新进展,涉及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理论研究、政策集成、制度创新与实践案例等多个方面,涵盖基础理论、发展政策、平台建设、产业前沿、创意城市、企业实践等多个研究版块的年度综合分析报告。该报告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和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主编,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系列皮书之一,具有权威性、原创性、前沿性。为更充分、系统地展现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突破,本蓝皮书编委会特向全国从事或关注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者征集稿件。
一、选题范围
基础理论篇。研究文化科技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创新理论,包括:文化科技自觉、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规律与趋势、文化科技融合系统的复杂性理论、文化科技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价值创造、文化科技创新的产业集群分析、文化科技融合与城市文化创新等。
发展政策篇。研究国内外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文化发展战略,探索文化科技融合跨地域、跨部门合作机制,研究文化科技融合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如从法律基础建设、标准体制建设、金融服务建设、人才培育建设等多方面深度剖析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构建相应策略。对比国内外典型国家、区域、城市的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机制建设,挖掘其启示作用。
产业研究篇。研究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领域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文化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产业资源转化与品牌建设等。研究国内外典型国家、区域、城市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探讨其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
企业实践篇。研究文化科技型企业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方面所起的作用,探讨文化科技型企业的机会与风险,文化科技型企业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企业文化、经营模式、产品形态等方面呈现国内外引领文化科技发展和消费潮流的企业创新实例。[page]
欢迎大家就上述选题范围提交论文或研究报告,具体题目自拟。未在上述选题范围内、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主题相关的其他论文或研究报告,也在应征之列。
二、稿件要求
1、稿件要求具有原创性,不得抄袭,文责自负。原则上不录用已正式发表的论文。
2、稿件字数每篇以8000-15000字为宜。
3、请在正文中注明作者单位、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等信息。
4、引证注释应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1)凡是引述的中英文资料,请尽量采用第一手文献,实在查不到的,可注明转引。
(2)论文中的外国人名或著作名第一次出现时,请附上英文原文。
(3)所有注释均改为当页注(脚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著作第一次在注释中出现时,请详细注明相关信息,以后重复出现时,可只注作者及篇名、页码。
(4)中英文注释格式是:
[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期),页码。
如:黄子平:《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载《文学评论》1984年第5期。
John Crowe Ransom, “The Future of Poetry”. The Fugitive 3(February 1924):2-4.
[专著] 作者,书名,页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如:格非:《小说叙事研究》,第18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Irving Howe, The Decline of the New.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1970, p.5.
[译著] 作者,书名,译者,页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 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page]
三、时间及相关安排
1、请将拟选题目(题目可与给定的相近)于2013年11月30号前发送至whkjlps@126.com,格式如下:
2、终稿请在2014年3月1前交来。出版后,将付稿酬(原则上按300元人民币/千字标准支付)并赠书若干册。同时将邀请作者参加《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4)》新书发布会和相关研讨会。
四、联系方式
电话: 谢仁敏 0755-26521421 尹凯 0755-86110272
邮箱:whkjlps@126.com
《文化科技蓝皮书》指导单位:文化部文化科技司
《文化科技蓝皮书》编辑单位: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2013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