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协同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投稿
留言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栏目导航
第一辑
政策解读
创意课堂
田野调查
年度报告
规划策划
非遗笔记
文创剧场
案例分析
专家建议
第二辑
权威解读
名师演讲
调研报告
规划策划
非遗笔记
创客故事
文创剧场
案例分析
专家建议
视频中心
>MORE
1
2
本站新闻
我校第十九期非遗研培班开班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在西...
我校党怀兴副校长应邀出席黄河论坛...
我校非遗“研培计划”第十七期培训...
乔晓阳一行参观我校皮影工坊
我校非遗“研培计划”皮影艺术高级...
我校与榆林市榆阳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皮影戏进社区:走进长安区韦曲街道...
皮影戏进校园:走进铜川市照金镇北...
皮影戏进校园:我校大学生皮影艺术...
我校文学院与《百花》杂志联合召开...
案例分析
首页
>
文创中国
>
第二辑
>
案例分析
> 正文
陕西咸阳:乡村旅游咋恁红?
作者:协同网 来源:协同网 更新时间:2020-05-22 阅读次数: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号称“关中第一村”的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虽然只有62户286人,却带动3000多人就业,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日营业额200多万,年收入超过10亿元。2015年10月3日,“十一黄金周”第三天,袁家村当日接待游客18万人次,接近北京故宫单日最大游客量,居陕西所有监控景区游客接待量之首位。像袁家村这种模式,据说陕西省现在就有将近60家在做。
近年来,在国家发布《国民休闲计划纲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并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有利形势下,咸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通过创新模式,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带动县域旅游经济,激活文化旅游市场,促进咸阳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先后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旅游景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村旅游已成为咸阳市推进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途径,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动力。
一、基本情况
咸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彬县大佛寺石窟),国家A级旅游景区42处(其中4A级7处),星级酒店24家(其中四星级2家),旅行社50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省级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全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2.8万人。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480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1.6亿元人民币,乡村旅游接待1550万人次,农民直接收入10.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咸阳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行业。
近年来,咸阳市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围绕“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发展目标,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富民工程、品牌工程和发展壮大咸阳旅游产业的先导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指导和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目前,咸阳市已有36个村发展了580家农家乐接待户,其中星级农家乐接待户142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55家),接待户年收入15万~80万元。全市已形成以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模式,以永寿云集生态园、礼泉白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模式,以泾阳茯茶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渭城大石头村、淳化贤仓村等为代表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形成了以城乡公路网为脉络,以旅游镇、示范村为节点,以农家乐为终端的乡村旅游服务网。2016年春节期间,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接待游客均超100万人次。袁家村、马嵬驿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三个坚持抓发展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发展。咸阳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咸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和《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同时还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咸阳市振兴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重点、措施和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为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礼泉、泾阳、淳化、永寿等县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采取政府领导挂帅、部门乡镇联合包抓等多种方式,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从201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专门下发文件,对乡村旅游示范村、农家乐示范户和发展乡村旅游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及乡村旅游项目投资商、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热情。咸阳市委、市政府还发布了《咸阳市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咸阳市农家乐行业规范》和《咸阳市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逐步完成乡村旅游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对示范村、农家乐接待户给予资金扶持,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二是坚持板块联动发展。立足实际,明确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走城镇辐射型、景点依托型、资源带动型三种类型之路。在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周边有景点和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子发展农家乐,并且成片规模化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板块集聚效应。比如礼泉昭陵、袁家村、东坪村、白村的联动发展,兴平茂陵、杨贵妃墓景区、马嵬驿、黄山宫的联动发展。
三是坚持市场化带动发展。为了整合丰富的乡村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2012年组建了陕西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公司——咸阳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袁家村通过成立旅游管理公司,市场化运作项目,激活民间资本,破解了发展难题。投资9600万元打造的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地,开创了兴平民间资本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采取以商治商、零缺陷服务等手段解决了景区管理的难题。三原张家窑生态园、淳化爷台山庄、永寿东仪农庄及黄土地二期工程、泾阳龙泉公社、礼泉东黄小镇、中华好玩城、泾河小镇等一批由民间资本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二)三个注重抓规范
一是注重规划。为使乡村旅游发展突出原真性、文化性、生态性、体验性和差异性,聘请陕师大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咸阳北部生态休闲及红色民俗旅游发展规划》和《建设大西安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咸阳行动计划》,将乡村旅游作为专题内容,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重点项目。在《六盘山片区(咸阳市)产业扶贫规划》中,乡村旅游作为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减贫的最好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扶持。如礼泉县编制了县域乡村旅游规划;邀请旅游策划、规划专家,帮助县区策划乡村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围绕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点)发展,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服务建设,加大对重点景区外围交通道路、停车场等基础配套工程的建设力度。
二是注重培训。在咸阳大讲堂举办文化旅游专题讲座,邀请华高莱斯智库专业咨询顾问李忠等知名专家来咸阳授课,指导旅游发展工作。坚持每年组织县市区旅游局、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户)负责人赴四川、浙江、安徽等地考察学习。每年举办培训班,聘请餐饮、民俗、礼仪等方面的专业讲师,分批、分层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经营户、村镇干部和基层服务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接待礼仪、餐饮客房服务、乡土文化习俗等方面培训。通过实地考察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提升了文化素养和服务技能。
三是注重监管。市政府建立了旅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旅游发展新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乡村旅游发展新问题。坚持在每个重要节假日前,专题研究部署旅游工作,确保节假日旅游安全有序和规范运行。为推进咸阳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百日提升”、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行动、游客满意度提升计划等专项工作,突出对乡村旅游景区(点)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日常监管,坚持严格的市场准入,实行属地化管理,在每个重要景区(点)设置了食品安全快检监测室、警务室,落实了应急、消防等重要机制和保障措施,不定期组织食药监、安监、旅游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跟踪督办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整改,切实维护好咸阳旅游形象。
(三)三个培育抓提升
一是培育典型抓提升。通过开展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创建、A级景区创建等活动,树立发展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档次、管理服务上水平。礼泉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兴平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先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美丽乡村”等称号,同时也被咸阳市确定为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2015年8月,袁家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国家旅游局评定,首批20个),袁家村、贤仓村、任池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龙泉山庄、金源山庄等4户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郭俊武、李朝鲜等40人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016年2月,咸阳市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最快的县域——礼泉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
二是培育特色抓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基础是生态环境,内涵是特色文化,关键在产品开发。咸阳市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结合实际,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了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现代农业体验地白村等多个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使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产品化,包装推出了“关中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采摘游”“现代农业体验游”等精品线路。同时为星级农家乐接待户免费设计、制作标牌,赠送特色牌匾、楹联,进一步提升示范村(户)的文化品位。
三是培育市场抓提升。咸阳市把乡村旅游纳入到全市旅游宣传促销之中,在咸阳旅游服务指南、旅游地图、自驾游地图、旅游折页等宣传资料中,都涵盖乡村旅游的景点、示范村。开通了全省首家乡村旅游专业网站——咸阳乡村旅游网,创办了《咸阳乡村旅游报》,宣传中央和地方省市有关乡村旅游方面的政策,及时反映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态势,探讨研究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咸阳乃至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策划举办了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节、踏青赏花旅游节、金秋采摘旅游节、礼泉桃花节、永寿槐花节等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从2015年9月开始,咸阳市重磅推出了以“乡村旅游看咸阳”“遗产旅游品咸阳”“休闲旅游享咸阳”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的“咸阳金秋旅游季”系列旅游活动,拉动了秋季旅游市场。开展咸阳旅游护照免费发放活动和“扫微信,赢大奖”等旅游惠民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
三、发展展望
下一步,咸阳市将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风情、民俗文化、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名镇等资源,加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文物收藏展示、互联网等融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创新发展方式,开发一批适合深度游、自助游的个性化产品,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康体保健等复合型产品转变,并扩大中高端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引进乡村度假类项目,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推进旅游产品提档升级,逐步实现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转变。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带动作用,以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地方化、特产商品化、娱乐民俗化、游览休闲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为标准,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建成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村,全力把咸阳打造成“全国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
(本文作者为咸阳市规划旅游局科长)
友情链接
=== 陕西师大文学院 ===
=== 同 行 链 接 ===
=== 企 业 链 接 ===
=== 联 盟 链 接 ===
协同网
关于我们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