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于麻纸之乡,半生与纸结缘,造出最好的纸是他的梦想。
他,在古旧的作坊内,用五年的时间造出了一张合格的纸。
他,让一度失传的平阳麻笺重获新生,就像麻笺一样,他,朴实、内敛、执着、坚韧。
初秋时节,穿行在宽阔的滨河大道,车窗外淡淡的荷香,迎接着追寻创业人脚步的我们。天微亮,我们来到了襄汾县丁村民俗村,在8号院内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麻笺的传承人——梁虎,一件棉麻的白衫,一副细边眼镜。站在“平阳麻笺”展示馆门口,梁虎就自豪的跟我们介绍了起来:平阳麻笺这4个字是咱们著名国画大师董寿平题字的,董老呢,对平阳麻笺情有独钟,董老提到邓庄麻笺,说这个纸是非常好,提笔写了一个邓庄麻笺,感觉邓庄麻笺的范围比较小,最后改写成平阳麻笺,咱们生产出平阳麻笺以后,给董老送过去,董老试过之后,大加赞赏,对效果做了一些评价,平阳麻笺效果良好等,董老后来把平阳麻笺也推荐给了日本友人。
梁虎就像是在炫耀自家孩子一样,眉飞色舞的给我们介绍着。这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四合院就像是一座麻纸博物馆,在院落的正房,完整的展示了平阳麻笺的制作流程,两侧的厢房内则陈列着种类繁多的麻纸制品,泛黄的古书册子,透着年代感的字画,让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平阳麻笺这个纸寿千年而不腐的传奇。
梁虎说:“平阳麻笺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邓庄号称麻纸之乡,因为邓庄的水质非常适于造纸,一千多年来这里的古法造纸是非常好的,平阳麻笺有很好的特性,它的质地均匀,拉力强,耐折,抗腐蚀,吸墨好,保存时间长,号称保存千年不褪色,平阳麻笺有这么好的特点,它的特点体现在《赵成金藏》,现在在国家图书馆保存起来,与敦煌遗书,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号称为图书馆的镇店之宝,《赵城金藏》的纸张就是用平阳麻笺这种工艺做出来的,距今有好几百年了,但是这个字迹呢,清清楚楚,历历在目。”
说到平阳麻笺,透过眼镜都能看到梁虎眼睛里的神采飞扬。
从平阳麻笺展示馆出来,我们一行人驱车赶往襄汾邓庄丁陶麻笺社,梁虎在路上讲起了他和造纸的不解之缘。
梁虎自己经营的造纸厂叫山西华达纸业,是华北著名的薄页纸生产基地,年产值达到七千多万元,公司生产的薄页纸作为一种特种纸,远销国际市场。在公司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梁虎却萌生了恢复平阳麻笺工艺,用古法造纸,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做法一度让梁虎的家人和朋友们难以理解。
听着梁虎饶有兴趣的介绍,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襄汾县邓庄丁陶麻笺社,不大的工厂,没有机器轰鸣,没有人声鼎沸,倒是有点宁静的感觉。早上八点,上班开工,平阳麻笺社的师傅们忙碌起来。
古朴的歌谣,滚动的石碾,熟稔操作的工匠,眼前的场景仿佛带我们又回到了数百年前邓庄的麻纸工坊,一切都透着一股乡土的温情和闲适,在工匠们的劳作中,剁麻、蒸麻、碾麻、搅浆、抄纸,一道道工序在我们的面前展现,直到一张张柔韧绵薄的麻纸从纸帘上剥下来,平阳麻笺仿佛穿越了历史,在这个时空再次生动了起来。
在这里的老师傅们都已经年过半百,而“古法造纸”基本上是个力气活,单单剁麻的斧子就有小十斤,可是老师傅们的脸上依然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寻找这些老师傅们时,梁虎可没少费劲。
这人算是有了,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工艺,得要工具,没有工具也不行。说到寻找工具的过程,梁虎可算是历经波折。
几年间,梁虎不停的走访老艺人,复原工艺,寻找原料,反复试验,历时五年,终于让平阳麻笺这个传统工艺得以重现。
五年,多少个日日夜夜,梁虎付出了多少,无人知晓,当我们问到梁虎有没有想过放弃的时候,梁虎很坚定的说:那会没想过这个,也顾不上想,都干了这么久了,老师傅们那么大年纪都坚持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行。
从最早有恢复平阳麻笺的想法到最后成功生产出第一张合格的纸,这其中酸甜苦辣的经历,至今让梁虎的心绪难平。他说与平阳麻笺的结缘就像一场生命中注定的相约,并且会成为他一生的坚守。
在成品车间,师傅们把一张张晒好的麻笺裁剪,打包,装入盒内,这些精美的平阳麻笺将开始一场奇妙的旅行。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前来购买平阳麻笺的书画家张云岗,提起使用平阳麻笺的感受,他是赞不绝口:纸的纹路接近于徽宣,从书法的角度上来说可以说把墨分五色的情况都能体现出来,如果涉及到绘画上呢,山水画,特别是气势大的黄山啊,或者是青城山啊,庐山,这些大的气势,绘画上都能很好的体现,具体来说,就是书画同源,在用纸上用墨上有很大的区别。
平阳麻笺一经推向市场,立即以其上乘的品质得到了书画界的认可和好评。2014年,平阳麻笺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临汾市与国家图书馆启动《赵城金藏》复制工程,所用纸张就是平阳麻笺。同时梁虎委托天津大学化学系第一届造纸专业的陈振华先生撰写了《平阳麻笺的历史研究》一书,它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本介绍平阳麻笺的历史以及制作工艺的书籍,也为人们考察平阳麻笺提供了一个最完整最原始的资料。
如今经过梁虎和师傅们不懈的努力,平阳麻笺生产工艺日臻完善,产品种类不断升级,市场销路不断拓展。
大家都说“市场销量就是王道”,很多人在质疑梁虎,这样纯手工的“土法造纸”能否适应市场不断新增的需求?对此梁虎有他自己的理解。
他说:“我们秉承一个质量原则,就是说,一定要坚持古法造纸,保持原生态的做法,平阳麻笺从开始生产,到抄成一张纸都是纯手工的,不加任何化工原料,咱们的特色就是手工纸,手工纸的特点在哪里呢,不是拿手抄出来的就叫手工纸,一定从开始整麻,剁麻,到蒸麻,碾麻,都是手工做的,没有任何添加的纯生态的土法造纸。不过我们可以扩大规模,我们现在也在建立新厂区,增加抄纸的师傅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平阳麻笺的走俏,大大地鼓舞了梁虎。但梁虎清楚,平阳麻笺还远谈不上复兴,它只是刚刚走向重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平阳麻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有坎坷,更有机遇。
2015年,梁虎在紧邻国道旁购置了新的厂区,在他的规划里,这里将成为平阳麻笺的文化产业园。
把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将古法造纸的工艺推向市场,在文化产业推广的路上,梁虎感觉自己任重而道远。
曾经流传在襄汾邓庄当地的几句民谣,印证着邓庄平阳麻笺曾经的兴盛和辉煌。一车新购进来的麻,整齐地码放在仓库里。洗麻、斩麻、蒸麻、碾麻,老师傅们仍在继续着他们与麻的亲密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麻,这种古老而普通的植物,历经数十道工艺淬炼,最终蜕变成一张张清新柔韧、色泽淡黄的麻笺。在墨色洇开,云烟落纸的时刻,续写不朽的春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