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协同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投稿
留言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栏目导航
学员动态
媒体报道
大事记
本站新闻
通知公告
视频中心
>MORE
1
2
本站新闻
我校第十九期非遗研培班开班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在西...
我校党怀兴副校长应邀出席黄河论坛...
我校非遗“研培计划”第十七期培训...
乔晓阳一行参观我校皮影工坊
我校非遗“研培计划”皮影艺术高级...
我校与榆林市榆阳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皮影戏进社区:走进长安区韦曲街道...
皮影戏进校园:走进铜川市照金镇北...
皮影戏进校园:我校大学生皮影艺术...
我校文学院与《百花》杂志联合召开...
其他
首页
>
大国手艺
>
其他
> 正文
贵州工匠 | “国宝级”银匠师吴水根
作者:协同网 来源:协同网 更新时间:2016-12-05 阅读次数: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天还没亮,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塘龙寨银饰锻造工匠吴水根就起床了。
每天6点开始在工作室工作,直到凌晨1点休息,这样雷打不动的习惯,其已坚持了30年。只见他将块状银子熔化后倒入铁皮制的干槽后拉银丝,然后再捶打、煅烧。“拉丝是最基本的,却最是费力费神。”吴水根边忙边说,传统做法是将粗拉成条的银丝前段削细,穿入模具中,用火钳从另一端拉出,如此反复拉长拉细才能达到需要的规格。
作为“老手艺人”,吴水根是一个能够沉下心来做细活的人,一年用掉银子200多斤。
苗族银饰极其讲究精细的做工,工艺流程非常复杂,一件银饰需经过熔解、冷却定型、制片(银片)、压模、构图、镂空、焊接、洗刷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当中比较难把握的属錾刻和焊接。“錾刻的掌握全凭手感,用力过大,银片可能被凿穿,而力度不够,图案又不清晰,缺乏层次感。”“焊接最关键的是把握火候,过大会造成局部熔化,过小又会不牢靠,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在一旁干活的徒弟吴杰补充道。
据吴水根介绍,拉丝银器的关键在于“编”,银匠全靠一双眼和一双手,用一把小镊子将银丝编出各种图形来,一只宽度为2厘米的手镯可由“蝴蝶妈妈”、“吉灵鸟”等图案连缀而成。“编”之后的难点在于“焊”,直径不过1厘米的小蝴蝶有直径3毫米不到的圆脑袋,上面还要缀上两粒小银珠作立体的眼睛,焊粉多一分、少一点都不行。
一次,省旅发大会提出要打造一个既能彰显黔东南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又能代言贵州旅游文化形象的银质奖杯。会后,大会组委会邀请众多黔东南民族银匠师前往贵阳出示各自的方案和意见,时任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亲自拍板选中吴水根的方案。谢庆生提出:“能不能把苗族的手镯、头针以及龙凤等元素融合起来,做一个图腾柱”的要求,吴水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50人的团队在日夜奋战,精雕细琢后,“苗族故事图腾柱”一问世即赢得社会各界人士之高度赞誉。
正是在加工过程中反复试验,大胆创新,精敲细打,吴水根才攻克了一道道纯银锻造的工艺难题,创作出大量的银饰锻造工艺品。已制作了“多彩贵州”原生态摄影大展银质奖杯——“龙船一帆风顺”、“蝴蝶妈妈与吉宇鸟”等作品,为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工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天道酬勤,如今的吴水根已成为台江县银饰加工技术与工艺的一张名片。2010年评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2012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都脱贫致富才是真富”,这是腰包鼓起来的吴水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他利用自己开办的银饰公司,通过收徒弟、请帮手等形式,传授了一批年轻艺人,成功带动多名群众通过银饰加工奔向致富道路,女儿吴春秀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女银匠师。
友情链接
=== 陕西师大文学院 ===
=== 同 行 链 接 ===
=== 企 业 链 接 ===
=== 联 盟 链 接 ===
协同网
关于我们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