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协同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投稿
留言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栏目导航
学员动态
媒体报道
大事记
本站新闻
通知公告
视频中心
>MORE
1
2
本站新闻
我校第十九期非遗研培班开班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在西...
我校党怀兴副校长应邀出席黄河论坛...
我校非遗“研培计划”第十七期培训...
乔晓阳一行参观我校皮影工坊
我校非遗“研培计划”皮影艺术高级...
我校与榆林市榆阳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皮影戏进社区:走进长安区韦曲街道...
皮影戏进校园:走进铜川市照金镇北...
皮影戏进校园:我校大学生皮影艺术...
我校文学院与《百花》杂志联合召开...
剪纸
首页
>
名家档案
>
剪纸
> 正文
朱雪慧: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翔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作者:协同网 来源:协同网 更新时间:2016-11-11 阅读次数: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基本资料
姓名:朱雪慧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3.12.12
民族:汉族
传承人级别:宝鸡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翔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社会兼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宝鸡市文艺家协会理事,宝鸡市中滩路社区文体辅导员,宝鸡市渭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民间手工艺工作室艺术顾问
从艺经历
自小学艺
朱雪慧从小就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剪窗花,这也是她剪纸生涯的开始。她由于从小沐浴在在陕西关中浓郁淳朴的民风中,耳濡目染各类民间剪纸作品,不仅积累了大量的民俗剪纸画面和剪纸技巧,还领悟到了这一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更有一种要将技艺传承后世的强烈责任感。于是朱雪慧从小就立志从艺,为后来的剪纸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继承发展
由于家庭等原因,朱雪慧早年的剪纸作品以喜花为主。随着不断的深入学习,朱雪慧在继承西秦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创作出大批独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并形成了以“稳、准、巧”为制作手法,作品画面线与线相连又相断,构图造型团化,图案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整体色彩单纯明快的特点。其成品“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
不断创新
朱雪慧创造性地把中国书画艺术与民间剪纸融为一体,作品画面自然而寓意深刻。由此,2008年其《十二属相喜结良缘》获国家专利、《五谷丰登》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收藏,其《十大怪》、《福禄》等作品在2010年文化部在西安举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展中入选并被国家收藏,这些都是对她创新成果的肯定。
发扬光大
作为剪纸艺术传承人,朱雪慧深知弘扬文化和培养继承人的重要性。2013年
宝鸡市渭滨区举办了朱雪慧剪纸艺术展,朱雪慧希望通过艺术展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朱雪慧参加了宝鸡市金台区民政局举办的“爱心陪伴成长•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课堂”,为58名贫困儿童免费教授剪纸。朱雪慧希望让剪纸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现代生活。
代表作品
《万寿无疆》
整个作品以“寿”字为中心,主旨是祝福我们的国家国富民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社会团结稳定,综合国力日趋强盛,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其中,围绕着“寿”字的牡丹寓意富贵祥和;寿桃寓意人寿年丰;佛手寓意福寿康宁;蝙蝠寓意百福至臻;中间用万年青和铜钱连接点缀,寓意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国一致,精诚团结,排除万难,共同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整幅画面呈圆形并且逐层向外,寓意我们的国家以博爱,和谐的大国风范面向全球,欢迎和接纳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共同携手建设属于世界人民的幸福美好家园。
所获奖项与荣誉称号
2008年作品《十二属相喜结良缘》获国家专利。
在2009年陕西省首届妇女手工艺品技能大赛剪纸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2009年《十二生肖送吉祥》、《五谷丰登》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收藏。
2009年《松鹤延年福临门》获得宝鸡市“西秦巧娘”民间手工艺品大赛中荣获剪纸类一等奖。
2010年《陕西十大怪》被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陕西十大怪》、《五谷丰登》、《福禄》、《六畜兴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钢铁长城》获得2012年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评选中获得“优秀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收藏。
2013年《富贵双喜》获得宝鸡市“西秦巧娘”民间手工艺品大赛中荣获剪纸类一等奖。
2014年《中华万寿无疆》在“中国梦。情之乡土”中国农民画、剪纸艺术大赛中获入选奖。
2014年《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被宝鸡宝天烈士纪念馆收藏。
2014年《团花》、《中华万寿无疆》、《康禄福寿喜》、《一代伟人毛泽东》等多幅作品被甘肃省金昌市文化馆收藏。
2016年《金猴送福》在首届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媒体报道
1.
2.剪纸传承人 校园授艺
发表时间:2013-06-09 来源:宝鸡日报
6月 7日下午,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邀请西秦剪纸传承人朱雪慧来到孔家庄小学,手把手传授剪纸技艺,宣传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受到师生们欢迎。
在孔家庄小学大讲堂内,朱雪慧向学生们传授剪纸技艺,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现场气氛热烈。当天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学习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对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渭滨区文化馆副馆长陆小功告诉记者,今年 6月 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渭滨区文化馆从 6月 4日起举办了“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一系列公益性文化宣传活动,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3.西秦剪纸祭英烈
宝鸡日报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26日
本报讯 清明节前夕,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雪慧,将其剪纸作品捐赠给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管理处,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
宝天铁路是陇海铁路线上的一段,虽然只有 153公里,但沿途要穿越隧道 126个,涵洞 610多个,大小桥梁 97座。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花费 6年时间修建宝天铁路,但终未能正式通车。 1950年,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果断决策,命令重新修建宝天铁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共 5万余人组成了修路大军,在施工过程中,人民子弟兵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克服重重困难, 56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宝天铁路仅用了 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程,祖国的东西大动脉真正得以畅通运行。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修建宝天段铁路, 1953年,宝鸡市人民政府兴建落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陕西军区修筑西北铁路宝天段纪念碑。
清明节到来之际,渭滨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雪慧一起,将主题为《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剪纸作品捐赠给了宝天纪念碑管理处。朱雪慧感慨地说:“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在渭滨区文化馆的支持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用中华民族古老的剪纸技艺创作了这幅作品,以此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宝天纪念碑管理处主任曹英接过作品高兴地说:“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一定会好好珍藏。”
友情链接
=== 陕西师大文学院 ===
=== 同 行 链 接 ===
=== 企 业 链 接 ===
=== 联 盟 链 接 ===
协同网
关于我们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